《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04期
11-13
出版日期:2013-04-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苯并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
0引言农业是国民生产与生活的基础,而农药则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障\[1\].由于病虫菌抗药性的增强,传统农药的杀虫灭菌效果已经不那么明显,加之其毒性大,在生物体内代谢时间长等缺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淘汰,因此,为保证农业的丰产,必须开发出多种新型农药.当前,杂环化合物由于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具有高效、低毒、结构多样化、和环境友好型等优点,已经成为新型农药开发的热点、焦点\[23\].最近在对杂环类化合物的研究中发现,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广泛而极高的生物活性\[4\].在农业应用方面,它不但具有传统的杀虫灭菌等特点,而且还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德国科学家拜耳在1987年开发出的苯噻草胺,不仅对稻田稗草及其他类杂草如泽泻、瓜皮草、牛毛毡、水莎草、眼子菜等有很高的防效,更大的优点在于它在除草的同时对水稻具有优异的选择性\[56\].在医药应用方面,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不但能够消炎止痛,而且具有抗肿瘤、治疗白血病、艾滋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78\].对苯并噻唑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当时就发现了一些结构简单的噻唑啉酮化合物有明显的防霉、杀菌性能,渐渐的该类化合物就引起化学界学者的广泛兴趣,从而不断合成出结构更加多样、更加复杂的噻唑啉酮化合物\[910\].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对该类化合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很多该类化合物已经实现工业化并得到广泛应用\[11\].然而直到如今,关于苯并噻唑啉酮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依然不够成熟.本研究依据活性基团拼接原理,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活性基团引入苯并噻唑酮分子中,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噻唑衍生物\[12\].下一步工作将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杀虫和杀菌活性测试,以期发现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农药化合物.本实验以4氯2氨基苯硫酚(1)为原料,将之与脲进行闭环反应生成5氯2苯并噻唑酮(2),在噻唑酮环3位置引入活性基团,合成了6个苯并噻唑酮类的衍生物,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NMR和MS表征确认.图1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Fig.1The synthetic routes of target compounds注: R= benzoyl(3a), 6heptenyl(3b), benzyl(3c),4fluorine benzyl(3d), 4nitro phenyl(3e), ethylene(3f).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RY1G型熔点仪;Varian MercuryVX 300型核磁共振仪(CDCl3,DMSO为溶剂,TMS为内标);TRACEMS 2000型质谱仪.4氯邻氨基苯硫醇购自武汉格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或者化学纯.反应过程采用的TLC薄层硅胶板和柱层析所用的硅胶,由青岛海洋硅胶干燥剂厂生产.第4期巨修练,等:苯并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5卷1.2化合物合成1.2.15氯2苯并噻唑啉酮2的合成在100 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4氯2氨基苯硫醇4.82 g(27.5 mmol),尿素5.186 g(86 mmol),20 mL正丁醇,滴加2 mL摩尔浓度为2 mol/L的硫酸,升温至130 ℃回流,每间隔1 h测量溶液pH值,如果反应液显碱性的话补加几滴2 mol/L硫酸至酸性,持续反应7 h,TLC监测无原料点,加入70 mL水回流30 min,过滤,滤饼继续用大量清水冲洗,直至滤液成中性为止.将滤饼取出用乙醇和水重结晶,过滤干燥后得4.856 g绿灰色固体,收率95.4%,m.p.233~235 ℃(文献\[8\]值:235~236 ℃),1HNMR(400 MHz,CDCl3)δ:7.603(d,1H,ArH),7.203(d,1H,ArH),7.119(d,1H,ArH),12.046(s,1H,NH);MS(ESI):185(M+1)+.1.2.2目标化合物3(苯甲酰基)5氯苯并噻唑酮3a的合成在5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061 g(3.3 mmol)中间体a,15 mL 二氯甲烷,06 g(6 mmol)三乙胺,边搅拌边缓慢滴加0.5 g(35 mmol)苯甲酰氯,常温下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溶剂,用乙酸乙酯水混合液进行萃取,取有机相旋蒸脱去溶剂得粗品.将粗品柱层析[洗脱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15∶1],得黄色固体0.26 g, 收率272%,m.p.178~181 ℃,测得数据1HNMR(400 MHz,CDCl3):1HNMR(400 MHz,DMSO)δ:7.1~7.6(m,8H,ArH);MS(ESI):289(M+1)+.1.2.3目标化合物3(6庚烯基)5氯苯并噻唑酮3b的合成在25 mL三口烧瓶中加入038 g(2 mmol)中间体a,加入6 mLDMF溶解后,再加入0.45 g(2.5 mmol)7溴1庚烯,搅拌下加入03 g碳酸钾,加热至160 ℃回流,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过程中溶液由灰白色变成黄色,4 h后反应完毕,用乙酸乙酯水萃取两次.取出有机相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得粗品,将粗品柱层析[洗脱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10∶1],得白色固体物0.251 g.收率为44.5%,m.p.203~206 ℃,1HNMR(400 MHz,DMSO)δ:7.0~7.6(m,3H,ArH),49~5.2(m,3H,CH2CH—CH2),1.5~3.0(m,10H, CH2);MS(ESI):281(M+1)+.1.2.4同样的方法分别与苄溴,对氟苄溴,对硝基氯苯,1,2二溴乙烷合成化合物3c~3f目标化合物3苄基5氯苯并噻唑酮3c:灰黑色固体,收率58.6%,m.p.148~150 ℃,1HNMR(400 MHz,DMSO)δ:6.8~7.5(m,8H,ArH),422(s,2H,CH2); MS(ESI):276(M+1)+.目标化合物3(4氟苄基)5氯苯并噻唑酮3d:浅灰色固体,收率50.7%,m.p.221~225 ℃,1HNMR(400 MHz,DMSO)δ:6.8~7.5(m,7H,ArH),4.12(s,2H,CH2),MS(ESI):293(M+1)+.目标化合物3(4硝基苯基)5氯苯并噻唑酮3e:棕黄色固体,收率30.2%,m.p.211~214 ℃,1HNMR(400 MHz,DMSO)δ:6.9~7.6(m,7H,ArH); MS(ESI):306(M+1)+.目标化合物1,2二(7氯2苯并噻唑酮基)乙烷3f:橙色固体,收率78.4%,m.p.142~144 ℃,HNMR(400 MHz,DMSO)δ:7.0~7.5(m,6H,ArH),3.1~3.3(m,4H,CH2); MS(ESI):397(M+1)+.2结果与讨论本实验在以4氯2氨基苯硫醇为起始原料与脲闭环合成中间体5氯2苯并噻唑酮的过程中,考虑了不同溶剂和酸(催化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当选用正丁醇做溶剂,硫酸做催化剂时收率每次都在93%以上,效果最佳.表1不同溶剂和酸对中间体2合成收率的影响Table 1Effects of solvents and acid on yeild of compound 2酸溶剂H2SO4水H2SO4乙醇H2SO4丙酮H2SO4正丁醇HCl水HCl乙醇HCl丙酮HCl正丁醇收率5%25%20%93%以上5%以下10%12%70%同时,本实验在做中间体2与1,2二溴乙烷反应时,期望因投料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产物,可是结果是在投料比分别为中间体2∶1,2二溴乙烷=2∶1,1∶1,1∶2的情况下,都只生成一种产物1,2二(7氯2苯并噻唑酮基)乙烷.3结语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理论依据,参考国内外文献报告,本实验设计在5氯苯并噻唑酮的3号位N上引入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基团,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合成新的化合物,以期发现生物活性更好,杀虫灭菌能力更强同时副作用更小的噻唑类衍生物.本实验经过多次工艺优化,最终确定出4氯2氨基苯硫醇为起始原料与脲闭环合成中间体5氯2苯并噻唑酮的最优方法,然后再与一系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合成了六个3a~3f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并噻唑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经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的结构表征.致谢感谢湖北省教育厅对本研究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