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8年06期 45-48   出版日期:2008-06-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论博客语言问题及应对策略





博客从2002年8月开始被引入中国,虽然只走过了6年多的历程,但由于其零起点、零投入、零壁垒等独特优势,使得博客迅速普及,数量增长极快,中国已经有数千万博客注册用户,他们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尝试着在网络中创造、生产、甚至“生活”。发展到今天,博客世界总体上还是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但博客也存在很多问题。仅在语言方面,就有句子过于口语化,用词过于网络化,语气过于庸俗化等问题,除去这些形式表达的表象,笔者试图深入探讨博客语言在内容上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一、博客语言问题及表现 (一)谩骂型的语言 谩骂型的语言早在网上聊天盛行之时就产生了。据《中国教育报》调查,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而据河北建筑科技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联合几所大学院校组织开展的“青少年网络道德”的调查显示,在语音聊天室里经常骂别人的占10%,网上经常受到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1]。脱胎于网络的博客写作也有诸多谩骂型语言,80后作家韩寒与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爆发的一场关于文坛的论战就是一例。2006年,韩寒在博客上说文坛是个屁,“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别搞的多高深似的……”。白烨认为“80后”走上了市场,但没有走上文坛,使得论战迅速升温。韩寒及其支持者用新潮骂话使白烨无接招之力遂关闭博客,随后陆天明、高晓松等数位名人以及众多的文化评论者也身陷其中,但无一例外都被“骂”了回去。潘石屹在《在开博客一周年》的文章中也写道:“博客如果带给大家的是谩骂、针锋相对的争吵,再没有了理性的思考,真诚的交流,这也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看到博客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我心里的确有许多的疑问和不安……[2]”如何控制谩骂型语言的泛滥成灾,防止语言暴力扭曲博客精神,这已成为博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二)下流粗俗的语言博客作者与读者中有很多是青少年,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开始认识自我,关注异性,渴望对性知识的了解,网络便是一条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一些青少年在网上传播交流一些粗俗、下流的语言,他们绝大多数并无恶意,只是想通过这类语言的“资源共享”,暂时满足性的渴望,但是这些低级语言往往是一些扭曲了的语言,不但不能代替正规渠道的性教育,而且还侵蚀他们的心灵,造成道德认识的模糊。而一些博客写手误解了网络自由的真实含义,提倡 “泛人性写作”,他们认为灵魂、精神不过是规训身体的枷锁,惟有欲望才是普遍的人性,展示欲望,展示“真实”的人性才是写作的终极追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下半身写作”、私情倾诉、隐情告白、窥视讲述、庸俗搞笑之类的作品比比皆是,导致博客写作中下流与粗俗的语言甚嚣尘上,先是木子美日记引发的一片哗然,之后天涯辣妹流氓燕也在网上发布“裸体写真”,后来的芙蓉姐姐直至木木的《一个视频舞女的身体日记》,用词都超出了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限度,再配上一些挑逗的图片,卖身娱性大行其道,个人情色写作泛滥成灾。他们忘却了人性高贵的一面,满足了人性粗俗的欲望,丢弃了文学基本的道义担当,弱化了文学净化提升的力量,表现崇高、赞美优雅、褒奖奉献、抒发真情、呼唤关爱的文学精品愈发鲜见。(三)欺骗与怀疑型语言 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巨大的信息共享资源。许多人上网也是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倾泄。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堂而皇之地公开传播,许多博客在网络交流中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有时甚至是谣言。如浙江金华一网民2006年在网上散布谣言,声称“金华惊现多起连环杀人案”,一时间闹得金华鸡犬不宁。与谣言密切相关的是怀疑一切。比如,名为“北京怀疑报”的博客口号便是“负责怀疑一切”,于是,在传统媒体上见不到的“新闻”,频频出现在该博客上。这类博客捕风捉影,怀疑一切,对什么都不相信,把别人当“骗子”,大胆假设,无心求证,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恶搞态度。(四)破坏型的语言此处破坏型的语言不是指黑客通过邮件、软件、网聊、链接等传播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即病毒,而是指内容上具有破坏性的语言。主要是发表一些反党反社会的颠覆言论,发泄一种反社会的仇恨情绪,攻击现行政策,侮骂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包括一些搞笑政治、娱乐社会、调侃历史、非礼文化等博客。 二、博客语言问题的原因以上是博客语言问题的主要表现,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一)对“表达自由”的误解与滥用博客对“自由”的理解和把握失当,网络将继续放大这一缺陷,并将影响到下一代,影响到社会文化与生活,这无疑是中国转型期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隐患都是信息传播的高效和自由,这也赋予了博客写作更开放的视野与更广阔的天地,但当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话语权时,我们却不知道怎样善待它,从“全民开讲”到“全民瞎讲”,网络表达自由似乎没有边界和限度了。尽管如此,使用博客的却是有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的人,这正如语言本身无所谓善恶美丑,无所谓先进落后,它之所以鲜活有生命,完全是人的缘故,是人使博客语言成为高雅或粗俗,严谨或杂乱。所以博客写作的“自由”应被看作一种尽情想象的艺术境界,精神境界上是自由灵活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是谨慎严格的,博客写作上任何的嬉玩与放任都是对“表达自由”的一种亵渎。第6期龙又珍等:论博客语言问题及应对策略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0卷
(二)对成名的渴望与粗俗猎取 名人崇拜心理几乎人皆有之,这只要从博客的名字上就可见一斑:有人想闯荡江湖,就找来武林高手,结果“任我行”“陆小凤”“西门吹雪”“孤独求败”出现了;有人想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希特勒”“布什”“克林顿”“萨达姆”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有人想成为文化精英,结果他们让“孔子”“柏拉图”“尼采”“贝多芬”复活了。一时间,中外古今,真实虚幻的名人们同现网络舞台。而博客们更深谙成名之道:要一夜成名就要不择手段,最有效的手段一是骂名人,若对方与之过招,就辟头盖脸地骂过去,用字脏,攻击面广。第二种方法就是“卖身”,泛身体写作是这种现象的基本描绘。一些博客的成名靠的就是裸露、情色、自暴隐私。从木子美、芙蓉姐姐、到竹影青瞳、木木,都使用同一手段,她们期望被媒体关注甚至爆炒,出版社再随之跟进,因裸而名利双收。如此种种,都是不择手段地猎取名利。 (三)个人主义的极度张扬与扭曲的个性炫耀博客给了每个人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因此他们就有机会创造出一些光怪陆离的博客来张扬个性以引起重视,而博客语言也已成为他们表现个性的标志。然而这种个性的极度张扬往往显得有些扭曲。试看几例另类博客:1.北京怀疑报。这个博客的口号便是“负责怀疑一切”。于是,在传统媒体见不到的敏感新闻,开始频频出现于此,这个博客延续了网络上流行一时的“黑通社”、“黑板报”风格,行文幽默搞笑,但因涉及敏感时政问题且无根无据,读来让人失笑之余,隐约感到内心的悲哀。2.扒方兴东的皮。为了批评方兴东这个博客概念的提倡和推广者而专门建立一个博客,数十篇博文的内容全针对他一人。其内容不仅有主观臆测,而且多处涉及个人生活隐私。 这类博客个性的张扬显而易见,而形式的出格也让人叹为观止。个性主义并不是毒蛇猛兽,鲁迅当年也“任个人而排众数”,个性鲜明是创造的源泉。但今天的个性主义往往与个人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思潮纠缠在一起。因为它符合当下“另类博客”躁动的心理,解构一切、怀疑一切、重组一切。只是为个性而个性,为另类而另类的博客,其价值也仅止于博客写手的自我宣泄。(四)伦理的越界与道德的败落 从博客内涵和外延观察,美国和中国的博客在字义理解、运行轨迹上差别不大,但美国人了解博客是从克林顿性丑闻事件及911事件开始,而中国人了解并大面积接触博客则缘于木子美蓄意暴露的私人体验。所以从最初的博客推广上,中美两国所走的路就各不相同,直接结果就造成博客在中国的一种介质化、边缘化生存状态,甚至被某些人归为泛情色身体纪录。博客的另一个隐忧体现在隐私披露、窥视与被窥视、谩骂、虚假信息发布等方面。 这些现象是博客在国内发展面临的问题,但其实质也是整个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正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心态越来越现实,唯利是图,金钱主宰一切,社会伦理崩溃,社会道德败落,才使网络环境与网络文化缺失、沉沦与低俗化;才使诞生于网络的博客成了无所不能的话语表演,身体叙事、欲望狂欢、下半身挑逗;博客们千方百计地寻找着出名的捷径,他们不是努力把作品写好来赢得人们的认可与尊重,而是利用互相吹捧、哄抬、媒体炒作,或者相互谩骂、揭底甚至人身攻击来吸引眼球,获取名声。伦理的越界与道德的败落,令中国博客大大地变了味。 (五)博客网站的监管不力与媒体的不负责任 如果没有博客网站的有意放纵和过度炒作,没有传统媒体猎奇和起哄式的推波助澜,中国的博客或许不会变得如此粗俗,一些本来小小的博客也不会炒得天翻地覆。“中国博客第一案”即是一例。2005年9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中国博客网上一篇名曰《烂人烂教材》的博客对他进行辱骂和攻击。陈敦促该网站马上删掉此帖。网站却未及时删除。陈将中国博客网告上法庭,法院认定网站对有害信息监管不力,判决中国博客网向陈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正是博客网站监管不力才导致事态扩大,使当事人对簿公堂。三、博客语言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纠正博客发展进程中的偏误。博客涉及到的对象主要是博客网站、博客作者、博客读者三个方面,要净化博客的语言,也需要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一)加强博客网站的管理与监查,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博客的承载者和监管者,博客不再是简单的私人日记,而是依靠并服务社会公众的媒体,它应该担负起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加强博客网站的监管,进行正确的引导。博客网站首先要做好监管工作。其监管对象主要是那些反动的、人身攻击与谩骂、下流色情的内容。网站可以运用文字过滤技术再辅以人工审阅,使博客变得更纯洁更有价值。对侵犯他人隐私、名誉、有损他人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及时制止或制裁。因为博客的监管的特殊之处,一些过于严厉的监管措施,如实名制,词语过滤,审查发表,必将扼杀以自由、平等、共享为精髓的博客传播。因此对博客的监管应当是消极监管,一般不宜采取备案、许可、言论审查等主动措施,而是紧跟社会舆论及时作出反应,后发制人,采取事后惩罚原则。 博客网站更重要的是做好引导工作。博客网站不应仅统计和宣传某些博客名人,更应设法鼓励那些点击率虽低却写得不错的博客;还应协助人们帮助建立各种博客圈或博客群组。博客网站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其创办宗旨、管理条例作具体的要求,可以通过对偶发性博客事件的回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也可以通过内容处理形成良好的整合信息以及对垃圾信息分类处理的机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二)加强道德自律,提高作者素质博客使个人充分拥有言论支配权,可自由表达个人思想,因而日益成为民事侵权的“重灾区”,使人格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时时遭到侵犯。例如:2007年11月因博客主人转发网帖内容是否真实而被告上法庭索赔12万元,成为武汉首例博客侵权纠纷案[3]。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处理博客案件颇为困难。首先是核实博客身份、确认匿名的侵权者难。其次是危害性质认定难。例如网上的谩骂、造谣事件造成的实际损害很难认定。第三是适用法律的分歧。现有法律法规在具体操作上较难达成一致。因此博客们加强道德自律,提高自身素质就更为重要了[4]。正如方兴东在《博客道德规范的倡议书》[5]中所言: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和自律自爱,是博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在读者面前塑造博客世界公信力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博客,应该自觉遵守以下基本的道德规范:1.诚实和公正原则。博客在收集、报道和编写信息和文章时应该诚实和公正,确保博客文章、引述、标题、图片等相关内容如实叙述。发表可疑信息时应加以说明,对主观评论和客观事实要明确区分。2.伤害最小化原则。博客对待消息来源和报道对象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应对那些受到博客负面影响的人体现同情;对于收集和报道可能造成伤害的信息应明确识别;不能侵犯他人隐私;要有良好的品味和格调,避免以耸人听闻的奇闻哗众取宠。3.承担责任原则。博客应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罗伯特·斯考伯建议老板比尔·盖茨鼓励员工多写博客并为他们制定了一整套“博客标准”,如“明确自己的定位、不透露机密信息、发文前考虑后果”等[6]。博客网专栏作者盛振中也提出了“三不说”原则:“不合适的话题不应说;不喜欢的话题不想说;不熟悉的话题不好说。”(三)加强读者修养,提高鉴赏品味博客是个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发布到网络上除了自娱自乐、留存记录等个体因素外,更多的是希望他人能共享并有所反馈,所以读者也是一种推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博客的方向、内容、风格和品质等,有需求才有市场,有怎样的读者就有怎样的作者。如果庸俗文化、色情文化泛滥,则必然有一些博客投其所好;如果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盛行,则必然有另一些博客推波助澜,这也许正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在起作用。所以在博客的健康发展中读者并不是一无用武之地:你不去点击那些色情网站,它们的黄旗还能打多久?你不参与谩骂、围攻、起哄,那些口水战还能打多久?再积极一点,如果每个读者都多一点道德修养、鉴赏品味、用健康的心态去获取信息、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价博客,那么博客是不是会在光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