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08期
1-4
出版日期:2009-08-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及其评价模型
自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出现以后,有关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一时风靡全球。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199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提出了企业竞争力的四大特征:即企业竞争力具有企业生存和抵御经营风险、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后劲的特征[1]。2002年,詹继生[2]以及2005年周忠志[3]提到企业竞争力应该具有盈利性。文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具有将现有资产用于转换过程,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实现更多价值的特征。2003年,袁家新和程龙生[4]以及2004年王枫[5]提出企业竞争力的特征应包括行业性。文中认为在进行企业竞争力的比较时,一般只对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没有多大意义。这5篇文献以竞争力的传统理论为基础,都对企业竞争力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但存在共同的不足之处。一方面,速度经济观不强;另一方面,持续性不强。造成这些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竞争力的传统理论本身就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的观念。因此,笔者在文献[6]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从一种多维度的、全方位的角度去考察、研究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及其竞争单元能力,充分体现出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的动态性和持续性特点。同时,笔者还以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及其竞争单元为基础构建了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模型并对其进行模糊评价,意欲寻求影响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为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一、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的组织特征分析所谓的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是指为响应市场机遇,以创新或追求卓越为核心,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先进因素及竞争单元,依据时势而快速形成的具有可持续性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有机合力体[6]。从组织论的观点来看,可重构竞争能力是由竞争能力元素组成的动态和谐组合体,具有动态的系统组织结构,这与传统竞争能力概念大不相同。其组织特征可归纳为以下3点:(一)资源敏捷性(W1)企业可以看成是由人、财、物等基本要素在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上构成的一个集合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同样,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也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在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中,这些基本要素具有它们独特的性质,即资源敏捷性。资源敏捷性是指市场中的各种要素能否快速地反应企业的需求,从而达到为企业可重构服务的目的。要素的反应越快,则资源敏捷性越强;反之则越弱。当然,这种特性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要素的可控性和独立性。要素的可控性是指市场中的各种要素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为本企业所掌握和应用的程度。要素独立性是指市场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要素的可控性越大,则资源敏捷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越小,要素的独立性越强,反之则越弱。(二)系统可重构性(W2)这里所谓的系统可重构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组织理论的范畴,它应该是在自组织理论、复杂科学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动态可重构过程。当然,这个可重构过程并非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过程,它也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系统可重构性对于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的灵魂。同样,系统可重构性也跟很多因素有关[7]。例如: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中各组织单元的插接兼容性。一定条件下,如果组织单元的插接兼容性越好,则系统可重构性越强;如果各组织单元的插接兼容性越差,则系统的可重构性越弱。(三)系统范围可调性(W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的范围是根据市场竞争任务的大小来确定的。因此,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应该是一个非固定的系统,它的范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的范围应该具有可调性。范围可调性使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具有能够配置其制造资源的能力。同样,系统范围的可调性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看,系统范围的可调性应该与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中竞争单元的可重构性有关;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系统范围的可调性应该与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中竞争单元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功能或作用等方面有关。二、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的组织单元类型 从组成层次上看,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的组织单元分为4种类型,即:基本竞争单元;作业竞争单元;流程竞争单元;企业(可重构)竞争系统[6]。各竞争单元在竞争系统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与功能,其实质内容如下:第8期熊鹏生等: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及其评价模型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一)基本竞争单元基本竞争单元是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组织特色构成的最小单元,它们持有组织特征的基因。当市场任务出现时,基本竞争单元会利用自身的信息沟通能力(R1)与外界沟通、协调,以获取一定信息,然后结合自身的自组织能力(R2)去完成竞争系统的初级重构,为下一步的重构奠定基础。在竞争系统重构过程中,基本竞争单元的信息沟通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二)作业竞争单元作业竞争单元是为实现一定的竞争目标而由基本竞争单元所组合起来的集合,它是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竞争系统进行重构过程中,作业竞争单元既要负责对基本竞争单元进行组织、协调,又要为下一步的重构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作业竞争单元是否拥有承前接后的能力,是否对下一步的重构具有驱动能力(R3)就成为影响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三)流程竞争单元流程竞争单元是指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任务而由作业竞争单元重构而成的有序集合。由于流程竞争单元是在某项特定的市场任务下形成的,因此,流程竞争单元具有很强的市场目标性。同时,又由于作业竞争单元可能实现时间上的并行性,所以流程竞争单元可能会实现任务——时间二维平面上的并行作业[6]。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流程竞争单元是否对市场任务有很好的分解能力(R4),是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协调好各作业竞争单元之间的协作方式,以及是否可以长久地保持各作业竞争单元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系统重构的重要因素。(四)企业(可重构)竞争系统企业(可重构)竞争系统由流程竞争单元重构而成,是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的组织体现。由于流程竞争单元在地理位置上可以是分散的,因此企业(可重构)竞争系统可能会实现任务—时间—地理三维空间上的并行作业[6]。在重构过程中,企业(可重构)竞争系统会利用自身的良好的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去协调好各个流程竞争单元之间的关系,让它们发挥“乘数”效应。这些问题的综合表现为综合协调能力(R5),或者叫综合管理能力。三、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评价模型 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的组织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复杂立体网状模型。笔者欲从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及竞争单元的基本属性出发,分析、总结各竞争单元的综合能力指标,然后结合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模型构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模型,并对其进行模糊评价,最终确定各竞争单元竞争能力的强弱程度及其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影响程度。(一)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评价模型的构建在模糊数学中,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评价等级、事物特征、关联度权衡值”组成的一个有序三元组合来进行描述,这个有序三元组合就称为物元[8]。在这里记为:事物特征评价等级
关联度权衡值如果用R表示评价主体(物元),I表示评价主体的特征,G表示评价等级,g(x)表示评价主体与其特征I相对应的值x的关联度权衡值,则上式可表示为:R=IG
g(x)其中,所谓的评价等级就是指人们对评价主体的不同观点。事物特征是指评价主体的总体特征。关联度权衡值是指评价主体与其特征相对应的各个等级的隶属度值。本文中,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各竞争单元的综合能力可以看成是独立的物元,由于各竞争单元综合能力与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特征之间的关联度权衡值是一种模糊的估量,所以对各竞争单元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是一种模糊评判。据此理论,笔者构建了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模型,见图1:图1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模型(二)组织特征模型的评价过程由模糊物元的表达式可知,影响评价主体R的未知数有评价主体特征I,评价等级G及关联度权衡值g(x),其数据的获取和计算方法如下:首先,评价主体的特征(I)。评价主体的特征必须注意抽象事物的每项特征属性都必须带有一定的广泛性。然后,就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事物的总体特征的属性权重集[9]。本文中,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有资源敏捷性(W1)、系统可重构性(W2)、和系统范围可调性(W3),因此,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得到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特征属性权重集为I={W1W2W3}。其次,评价等级(G)。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通常把它分为4个等级,即:优、良、中、差,有时也根据需要可增加或减少其评价等级层次。笔者根据需要把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模型的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最后,关联度权衡值[g(x)]。g(x)表示与评价主体特征I相对应的值x的关联度权衡值,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与总体特征I相对应的值x的隶属度。其数据主要依据该类企业的相关资料,然后将该企业和其他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得到。根据上述方法可得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模型关联度权衡值为:g(x)=x11x12x13x14
x21x22x23x24
x31x32x33x34根据以上方法,在得到一系列数据之后,就可以建立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组织特征模型的模糊物元。如下:
优良中差
RX4,3={W1W2W2}x11x12x13x14
x21x22x23x24
x31x32x33x34上式中,RX4,3表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组织特征X的4个等级3维复合模糊物元,Xij表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组织特征与第i个总体特征属性关联度的第j个评价等级的权衡值。根据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组织特征的属性模糊物元以及属性权重模糊物元,可计算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组织特征与竞争单元综合能力之间的关联度为:
RX4,3=[K1=∑优WiXi1 K2=∑良WiXi2K3=∑中WiXi3K4=∑差WiXi4]上式中:X表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竞争单元综合能力,i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总体特征个数,即{i/i=1,2,3}。(三)评价模型的结果分析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可以计算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竞争单元综合能力的优良值R2优+良=K1+K2,在此简写为R2K1+K2,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比较合理的比较标准,从中选出优良值小于标准值的一项或几项确定为影响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系统及其竞争单元的关键性因素。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关键性因素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企业可重构竞争能力。四、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组织特征评价模型的应用基于上述思路,首先从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整体组织特征及竞争单元的基本属性出发,针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各竞争单元所具有的综合能力逐一进行考察,然后根据模型评价结果的优良值来判断基本竞争单元综合能力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影响程度,最后企业可以据此来调整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竞争战略,达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现对某企业基本竞争单元的沟通能力进行如下分析。对于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整体组织特征在基本竞争单元的信息沟通能力方面权重的确定,根据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大致给出其权重集如下:W1W2W3I={0.310.350.34}基本竞争单元的信息沟通能力的模糊物元表示如下:
优良中差
RX4,3={W1W2W2}x11x12x13x14
x21x22x23x24
x31x32x33x34把统计的数据代入上述模型如下:R14,3={0.310.350.34}
0.200.350.300.15
0.190.340.350.12
0.200.350.320.13进一步计算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与基本竞争单元的信息沟通能力的关联度:优良中差R14,3=[0.200.350.320.1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即对于该企业而言,其基本竞争单元的信息沟通能力优良值为R1K1+K2=0.20+0.35=0.55。据此原理,依次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其它组织单元的能力逐层进行考察。所得结果如下:自组织能力的优良值为R2K1+K2=0.60;目标驱动能力的优良值为R3K1+K2=0.53;目标分解能力的优良值为R4K1+K2=0.58;综合协调能力的优良值为R5K1+K2=0.50。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现取0.55为标准值,将优良值小于或等于该值的构成要素确定为影响该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关键性因素。对于该企业来讲,目标驱动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是影响该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关键性因素。据此,该企业可以对其战略进行调整,改进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模式,从而实现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长期持续发展,保证企业永久不败的地位。五、结语笔者探讨了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组织特征、各竞争单元的基本属性及其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的组织特征模型,且对其进行模糊评价,最后对模型的运用进行了举例,旨在确定各竞争单元竞争能力的强弱程度及其对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影响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系统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加强企业可重构竞争力理论的实用性,为现代企业竞争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