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年11期 25-28   出版日期:2009-11-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制约高校考试公正的制度因素分析




考试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名词,但人们对其定义往往有不同。就一般性而言,考试是组考者为了给社会机会或资源特别是教育机会或资源的分配提供依据,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和要求解答试题,对应试者的知识、智力和技能进行测量,并作出相应评价的社会测评活动[1]。高校组织或承办的考试相当广泛:有学校或教师为了了解或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而举行的教学考试;有以鉴别应试者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合格标准为目的的自学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水平考试;有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成人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选拔考试。 何谓公正,自古以来人们的解释就各不相同。《辞海》将其定义为:“从一定原则和准则出发对人们行为和作用所作的相应评价,也指一种平等的社会状况,即按同一原则和标准对待相同的情况的人和事” [2]。换言之,公正就是给同样的事物以同样的待遇。《辞海》对公正的定义表明,公平是公正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念。从公正定义可以推出,考试公正就是组考者按同一原则和标准对待相同的情况的应试者。这里包括组考者给应试者公平的考试机会和给应试者一个公平的测试两个方面。一、高校考试公正的意义高校考试是否公正事关成千上万的考生的切身利益,牵动成千上万家长和考生的心,其意义极为重大。具体体现为:(一)考试公正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考试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选拔、开发各类人才,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环节,考试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搞好高校考试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确保公正性,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考试公正是教学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严格的考试管理,科学、公平的考试评价,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果考试缺乏公正性,学校将无法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不能使考生比较真实地了解自身在知识、智力和技能等方面的优与劣,不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二)考试公正事关高校的教风、学风教风、学风问题,是高校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考风的好坏是影响教风、学风的重要要素,而考风的好坏又是与考试是否公正紧密相关的。一个学校考试公正可以促使教师认真执教、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环境。(三)考试公正事关诚信人格的教化考试公正关系考试信度和效度。如果考试缺乏公正,那么考试信度和效度就会不高,对认真执教的教师和勤奋学习、信守诚实的学生是一种打击,对投机取巧者是一种放纵;如果考试公正,考生就会把考试作为自己走向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积极的环节,努力在考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智力、体力和道德力,把自我的自立置于人生的首位,把自己的人性价值置于首位,把自己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社会价值置于首位,使自己的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3]。(四)考试公正事关社会和谐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诉求[4]。考试公正作为教育公正的重要内容,构成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社会上不正之风对高校考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考试工作中各种违纪行为冲击了多年来在公开公平原则基础上建立的考试制度,破坏了考试的严肃性。随着我国公民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随着公正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高校的考试公正问题将会进一步突出。如果高校的考试公正不加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会对社会和谐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维护高校考试公正,对于维护教育公正、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5]。二、考试管理制度是制约高校考试公正的根本因素制约高校考试公正的因素很多,而制度是根本性因素。制约高校考试公正的制度因素中,考试管理制度又是最根本的因素。虽然经过近30多年高校考试实践,各高校对考试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考试管理制度,但当我们面对高校不断发生的考试不公正现象时,当我们去追寻导致考试不公正的原因时,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我们满以为相当完备的考试管理制度其实不够完善、不够健全,这些不完善、不健全的考试管理制度已成为高校考试不公正的重要原因。考试资格制度不合理,考试保密制度不完善,考试管理监督制度不严格,考试诚信制度不健全,考试评价制度不科学,等等,直接影响考试机会的公正性、考试过程的公正性和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一)考试资格制度不合理,导致考试机会的不公平就考试的公正性而言,同一专业、同一层次的学生应在考试机会方面具有公平性。然而,在不少高校的考试管理制度中,对考生的考试资格往往有不公正的规定。如规定: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给予多次补考机会,并且当补考成绩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可作为正常考试成绩被认定;第一次参加本课程考试达到及格标准及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补考。这样的考试资格制度显然有悖于考试公正的基本要求,因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考试机会、享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第11期吴秋凤:制约高校考试公正的制度因素分析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1卷
(二)考试保密制度不完善,导致考试信息获取不公平可以肯定,各高校都会制定考试保密制度,并且在各类考试会议上领导们都会强调考试保密的重要性及考试信息泄密的不良后果。然而,对于校内课程考试而言,往往由于保密条件不完备、或保密意识不强、或失密认定困难、或追查失密责任不坚决等等,这些考试保密制度并未达到理想的保密效果,保而不密,有意无意违反考试保密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公共课的统一考试中,个别教师考前打着“以学生为本”的幌子,有意或无意给本班学生透露考试信息,这对于老师没有透露考试信息班级的同学来说,显然不公平。又如,个别学生利用考试保密制度的漏洞,采用非正常手段获取考试信息,显然也是违反考试公正的。(三)考试管理监督制度不严格,导致考试过程不公平各高校一般都非常重视考试的管理和监督,在各类考试中都会安排相当数量的监考老师和巡视老师,并对监考老师和巡视老师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但监考老师和巡视老师在监考中履行职责的状况并不理想,一些监考老师对考场管理欠严格,对学生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巡视多流于形式,这为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提供了环境。考试过程管理监督不够严格,考试作弊疏于管理,这在分散性的课程考试中更为突出。考试作弊与考试公正是对立的,因为考试作弊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运用正当手段凭实力参与考试这种形式的竞争,而是通过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地达到考试取胜的目的[6]。如果考试作弊现象大量存在,那么考试过程就缺乏公正性。(四)考试诚信制度不健全,导致考试信度和效度不高不少高校重视考试诚信制度建设,但一般来说,内容仅仅为对考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考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然而,这样的说教和流于形式的诚信承诺,对于那些试图作弊的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因为,当考生作弊而违反诚信制度时,受到的惩罚只是取消该考生当科当次成绩,情节严重者才受到纪律处分。何况学校往往抱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对作弊惩罚力求从轻,考生后期表现好还可以“将功赎过”而抹去处分记录。再说作弊惩罚的信息影响范围十分有限,作弊者不会因惩罚而刻骨铭心、终身后怕。在不够健全的考试诚信制度环境里,学生没有“诚信应考为荣、考试作弊为耻”的意识,使得考试作弊竟成了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据西北师范大学万明钢教授等人所做的大规模调查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中501%有作弊行为,所占比例高且手段多样。有单兵作战,更有协同行动;有传统的抄袭、偷看等方式,也有利用高科技技术、现代化手段进行操作;而且年级越高,作弊比例也越大。[7]”考试作弊导致考试信度和效度不高,从而影响考试公正。(五) 考试评价制度不科学,导致考试结果不公平考试评价制度不科学,表现在:一是成绩评定方式单一。有的课程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评定本门课程学业成绩;有的课程规定课程学业成绩由30%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而30%的平时成绩往往是以平时2~3次作业情况来确定。显然,这样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上是一次考试结果左右课程学业成绩。这势必助长个别学生考试投机或铤而走险。二是成绩评定标准主观。虽然,各高校会要求任课教师在出题时制定考试评分标准,但授课教师自行命题,其题型、难易程度一般不会超过自己讲授内容,而且在进行阅卷时评分标准完全由授课教师自己掌握,这样人情分、印象分难免会出现。如阅卷过程中的“名片效应”“、光环效应”、“扫帚星效应”时常存在[8]。这些不够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显然使考试失去原本客观、严肃、公正的本性。三、考试管理制度创新是维护和实现高校考试公正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针对目前高校考试管理制度存在着影响考试公正的许多薄弱环节,进行考试管理制度创新将是维护和实现考试公正的重要途径。高校考试管理制度创新应着力考试资格制度、考试保密制度、考试管理监督制度、考试诚信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等制度创新,从而构建维护高校考试公正的完备的考试管理制度体系。(一)考试资格制度创新考试资格制度创新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新机制,让有愿望参加考试的学生均有机会参加考试,不管其是否参加过考试,也不管其前一次考试成绩如何。当然,这样的考试不应是免费的享受,而应该是缴费考试。为此,需要实施完全学分制,并创造良好的教学管理条件和提升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水平。(二)考试保密制度创新考试保密制度创新主要是要强化教师及考试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职责,建立失密认定及惩治机制。为此,一要强化对考试相关人员的保密教育;二要成立试卷印制中心,实行教师与试卷印制中心直接联系,减少试卷流通环节。(三)考试管理监督制度创新防治作弊是保证考试公正的有效途径[9]。而要防治作弊必须进行考试管理监督制度创新。为此需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实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周制度,减少分散性课程考试;二是加强对监考、巡视、考试工作人员职责的宣传,分级落实各类考试管理人员职责的教育与培训;三是成立考试仲裁委员会,及时、客观地处理各类考试违规行为。(四)考试诚信制度创新考试诚信制度创新核心是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将每个人在考试中的表现记录在个人诚信档案中。诚信档案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奖学金、评优、入党、保送研究生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依据,并可供社会查询,为社会用人、量人和选人提供参考,以此杜绝考试违规者的获利空间,从而使考试违规者不愿失信。(五)考试评价制度创新考试评价制度创新根本在于改革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测量评价体系,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可以借鉴国外大学多样化的课程考试方式,鼓励教师根据本门课程性质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丰富、改进考试评价内容和方式,强化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学校为每一种考试形式提供配套的设施和措施,以保证整个考试的有效性。同时,正确处理好考试中的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强化学术管理,通过教育、监督、惩治等多种手段提升评卷教师客观、严肃、公正的责任意识。总之,完善和创新高校现行考试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公正的考试管理制度体系,使高校考试及其管理的方方面面、层层级级都有制度,而且,这些制度本身也是公正的,从而给应试者公平的考试机会和一个公平的测试,以此保障考试公正性。当然,高校考试制度化不等于考试就必定公正,不等于可以杜绝考试不公正现象。如果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制度的机制,制度再完善、再严密也只是摆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