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6期 18-21   出版日期:2010-06-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爱情观是人们对于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1]。高校爱情观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现有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遵循科学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爱情生理、心理和道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观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发展、完善人格和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忽略爱情观教育,不仅会使大学生失去了对爱情的正确向往,而且容易造成道德教育的残缺,导致爱情悲剧的发生。因此,高校加强爱情观教育不仅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与时代进步的需要。了解高校爱情观教育的现状,探讨爱情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爱情观教育名正言顺地纳入高校教育的范畴,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当前高校爱情观教育的现状,以增强高校爱情观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课题组于2008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5所高校进行了“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及其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2份,回收率为71.2%。在调查对象中,男生431人,占总人数的60.5%,女生281人,占总人数的39.5%。一年级学生362人,占学生总数的50.8%;二年级学生123人,占学生总数的17.3%;三年级学生166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3.3%;四年级学生61人,占学生总数的8.6%。从专业类别来看,理工类学生394人,占调查人数的55.3%;文史类学生228人,占总人数的32.5%;艺术类学生87人,约占12.2%。从以上分布的数据看,本次调查符合社会统计学分层取样原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校对大学生爱情观教育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关心支持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1.1爱情观教育存在较大盲区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责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爱情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爱情观教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并未承担起进行爱情观教育的职责,存在较大盲区。调查中,当问到“你希望学校对你进行爱情观指导吗?”有47.9%的学生表示“希望”和“非常希望”;问到“你获取婚恋知识和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时,学生的回答是:“影视、报刊书籍”40.4%,“网络”27.9%,“朋友交流”15.3%,“学校教育”5.9%,“家庭教育”2.9%。在问到“你所在的高校进行过爱情观教育吗?”51.1%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28.5%的学生选择“很少”,6.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只有14.1%的学生选择“有”。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从学校得到爱情观方面的教育或指导,而从学校正规教育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几乎是空白。第6期汪洪,等: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1.2爱情观教育内容陈旧2001年,教育部做出“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的规定,2005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原规定,即对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作限制,这意味着,大学生不仅可以谈恋爱,只要符合法定条件还享有结婚的权利[2]。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在校大学生的爱情观产生重大影响。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摆脱了过去的种种束缚,变得更自由更大胆,也因而面临许多过去不曾遇到新问题,在教育上也有着更多的需求,比如:恋爱挫折教育、性知识的教育、婚育知识教育、独生子女的家庭婚姻问题等等,但当前高校有限的爱情观教育还无法及时把握这一变化,进行教育内容的更新。当问到“你认为目前高校开展爱情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59.8%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进行爱情观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内容”。当前高校爱情观教育内容很少而且陈旧,能够开设科学系统的爱情教育课程的高校极少。1.3爱情观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爱情观教育表现出很大的期待,但目前高校教育方式与手段却十分落后和单一,缺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有效途径。在对“你所在的高校主要以何种方式进行爱情观教育”进行调查时,学生排在首位的是“老师偶尔谈到”,其他依次为“班会或讲座”、“个别谈心”、“开设相关课程”,有近60%的调查对象认为“缺乏有效的形式”是目前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由此可见,高校现有爱情观教育的方式与手段,难以满足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需要。即使一些高校开辟了诸如性生理、心理教育讲座、论坛等新的教育渠道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但大多数讲座也只是蜻蜓点水,最终流于形式。当前大学生较之社会其他阶层的青年更易冲破旧的传统习俗的束缚,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想,陈旧的教育观念和单一的教育手段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2爱情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当前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学校等多方因素造成的。2.1社会消极因素对高校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转型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华民族所倡导的那些优秀的婚姻家庭道德传统在渐趋弱化,漠视传统伦理,轻视爱情道德和责任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大学校园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功利意识日益突现出来,社会上存在的种种有悖于社会道德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实效性[3]。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使高校对高尚精神的追求逐渐淡化,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为高校爱情观教育种种问题的产生创造了适宜的土壤。2.2高校对爱情观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态度和恋爱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然而,由于上述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高校对爱情观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7.2%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爱情观教育。这表现在:首先,在有限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对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恋爱问题缺乏足够重视,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研究不够,投入不足,也不了解当前大学生爱情观的发展态势,使教育引导停留于书本层面,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队伍对爱情观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很难根据大学生的恋爱特点给予科学的教育和引导。2.3爱情观教育的师资及教材匮乏尽管随着爱情观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爱情观教育实践的逐步开展,国内很多高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爱情观教育经验,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从2002年9月起把《恋爱、婚姻与家庭》等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开设[4],但是这些经验尚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推广。当前高校能够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教师奇缺,也没有形成爱情观教育相对固定和统一的教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和遗憾[5]。现有的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内容,主要是2006年开始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涉及到爱情内涵、爱情与友谊、恋爱与婚姻、家庭等内容。但由于篇幅过少,效果有限,很难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等知识的需求。3加强高校爱情观教育的对策当前大学生爱情观教育已是摆在高校、社会和家庭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必须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以人生观教育为支点,引导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以道德观教育为基础,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爱情;以理性教育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挫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3.1提高对爱情观教育的认识教育就是为学生未来圆满生活做准备。这种圆满生活,决不仅仅只需要知识和技能,而是包括情感在内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元素。爱情观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理应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和定型的重要阶段,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影响个人的终身幸福。因此,在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内心发展的今天,高校领导与广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进行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立场,坦然面对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的现实,深入调查、客观分析、理性思考、积极主动地干预和应对[6]。将大学生爱情观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从人生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爱情观教育去滋补青春期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正常需要,使青春期的萌动恋情保持天然的纯净和美丽,引导学生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去体会美好的情感,用高尚的美德去填充学生的心田,帮助他们用理性处理好情感中的各种困惑[7]。3.2构建高校爱情观教育的保障体系要使高校爱情观教育落到实处,就要形成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爱情观教育的保障体系,使爱情观教育能融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形成共同关心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强大合力。学校相关部门要经常分析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爱情观教育做出部署和安排。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其次,要加大对爱情观教育的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第三,要加强教师队伍与教材建设。通过补充教师数量、提升教师素质,使广大教师不仅能传授专业知识,也能承担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责任;通过编写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材,使利用课堂进行有计划、系统的爱情观理论教育成为可能。3.3积极探索高校爱情观教育的途径高校爱情观教育要取得实效,教育途径、方法是关键。加强高校爱情观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的念头一旦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情感上撩拨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应当给他们讲爱情是什么。这种讲解将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8]”课堂讲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进行爱情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将爱情观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爱情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但是,大学生爱情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不仅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课程能够成为进行爱情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他各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对学生的恋爱问题给予关注和引导。(2)重视爱情心理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心理方面还有较大的可塑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习、交往、恋爱、健康、生活、择业等种种问题,而在众多难题中,爱情问题带来的心理负担往往是最直接、最严重的。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困扰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会给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影响,甚至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事业和前途。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开设爱情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对待感情,理性地控制恋爱行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帮助大学生消除单相思、失恋、网恋等常见爱情困惑的有效途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应当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对因恋爱挫折引发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于已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则要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改变认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恢复心理健康。(3)将爱情观教育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和日常文明教育之中。学校应当将爱情观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计划并对学生应修学分作出相应的规定。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与爱情观教育相关的选修课、形式多样的讲座论坛,帮助大学生获取科学的婚恋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用中华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来熔铸自己的精神和品格,逐渐形成对爱情的正确观念。与此同时,虽然爱情观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但学生恋爱中的行为能反映日常行为文明的程度,因此,针对一些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将爱情观教育贯穿在日常行为文明教育之中也是十分必要的。(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爱情观教育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受到知识、艺术和人文的熏陶,并在集体活动中广泛交友和自由交流,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强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功能,以消除社会各种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胆加入爱情观教育的元素,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格调高雅且富有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改变校园文化环境、改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既能丰富学校的精神内涵,又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陶冶作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