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6期 63-67   出版日期:2010-06-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地方高校债务化解分析


0引言2007年3月19日,媒体曝出吉林大学向银行借款30亿元,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高达1.5~1.7亿元,资金入不敷出,在贷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吉林大学还大量调剂使用校内沉淀资金相互拆借形成巨额内债,内忧外患更加大了吉林大学的债务危机。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4月至2007年年末分8次将长期贷款利率由5.85%一路调高到7.83%,由于贷款额度高,而一些高校自有资金不足,其他还贷资金来源也很有限,部分高校已出现流动资金贷款周转困难局面。因此,客观分析单一学校债务情况和财务运行情况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高校债务的初步思路和具体措施,这对确保学校建设过程中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A大学债务及财务运行情况1.1学校基本情况截止2007年末,学校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20 877人,在职教职工1 530人,校园占地面积1 527亩,校舍建筑面积7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3.51倍、1.7倍、3.11倍、3.67倍和8.61倍(见表1)。
表1学校基本情况
年度一、年末在校学生人数合计折算标准
本科生人数二、年末教职工人数合计1、在职人员2、离退人员小计其中教
学人员小计3、外籍教师

三、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四、校园面积(亩)五、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110111213202324252619985 9415 9671 3941 0874983061153 0004632 36319996 9016 9301 4881 1585003291153 0004632 69720008 0508 0821 5061 1555013501167 6904633 08720018 8308 8611 4951 1365293581201 9614633 467200211 76911 8591 6131 2266923861267 0021 2304 365200313 75713 9161 7341 3257834072430 2291 4405 671200416 75617 0861 8731 4428244265469 1131 4406 413200518 21818 7301 9251 4688714525534 2561 4408 504200619 16519 9591 9941 5219174667562 5781 5279 809200720 87721 6912 0251 5309304887709 5781 52711 1941.2学校财务收支情况
1.2.1收入来源情况学校经费来源1998~2007年总额为13.7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44亿元,占收入总额的31.93%;教育事业收入(主要为学费)7.15亿元,占51.89%,其他收入077亿元,占5.58%。近10年来,各级财政每年的投入额占该校经费来源的比例基本不变,学校因再生创收能力有限,自筹经费压力逐年增大(见表2)。第6期余武明:地方高校债务化解分析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表2学校经费来源(单位:万元)
年度财政
拨款教育事
业收入科研
收入附属单
位缴款其他
收入收入
总计199820411556106615431819992 751.923 027.1170.55403.156 352.7320002 866.583 028.98286.25116.02115.496 413.3320013 426.464 294.36435.35100180.48 436.5720024 499.085 477.07809.69109.01147.8311 042.6720035 087.387 886.051 582.7450480.2515 086.4320044 917.868 194.281 853.77210.4815 176.3920055 625.3912 582.082 451.772 095.7922 755.0220066 535.6811 519.192 954.421 953.7222 963.0120076 212.2613 940.333 632.691 510.9225 296.11合计43 963.5271 505.4414 283.22375.037 713.03137 840.251.2.2支出结构情况该校1998~2007年经费支出总额12.8亿元。事业支出占总支出9306%,结转自筹基建占支出总额的5.5%。学校努力压缩非教学公用支出,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足额经费用于支付基本建设贷款利息,力争做到不用新增贷款还息。支出情况详见表3:表3学校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万元)
年度支出
总计对附属
单位
补助结转自
筹基建设备购
置支出
(含计
提)维修
支出离退休
保障
支出人头费及
运行费
(含医疗)19984 442238.005934033 07819995 168.29233.477103903 701.9420007 243.143.00428.009548594 756.5220018 283.88183.8940.001 143780417.335 428.15200211 468.58186.39133.801 7851 417878.256 483.41200313 712.8232.42100.002 2607201 026.328 311.45200414 329.53271.18100.001 6331 0591 169.139 083.11200518 454.7302.44258.003 4736201 274.1310 833.42200620 956.79321.602 500.002 3334091 430.7712 089.44200723 995.1317.003 000.002 3487351 631.3813 917.86合计128 054.791 857.927 031.2717 2327 3927 827.3077 683.31.3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情况1998~2007年该校开竣工项目共49项,基本建设投入累计7.6个多亿。在这49项项目中:教工宿舍楼4项,投资761万元;学生公寓3项,投资3 385万元;公用工程42项,主要为教学用房,投资65 000万元。1.4学校负债情况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已经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截止2007年末,学校向商业银行贷款5.04亿元(含项目贷款及流动贷款比例各半)。目前学校债务规模在湖北省高校处于中上等水平(2007年末湖北省属高校银行贷款余额104.45亿元)。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知,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收入和支出也同步增加,但收支节余远不够学校为应对规模扩大而必须提供的教学资源的投入,因此,在一个时期内举债办学是高校必然选择。2债务成因分析高校巨额债务是伴随着1998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出现的[1],主要原因有:2.1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1998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大规模调整,截止2007年,湖北省先后接收管理部委高校10所,组建、升格综合性大学11所,新批普通本科院校12所,批准设置42所高职学院。1999年6月,根据中央决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数快速增长。随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各高校为了解决办学资源紧缺问题,加大投入,重新规划校园,大规模兴建教学、运动、生活等设施,购置教学实验设备,引进大量师资和高水平人才[2]。A大学积极响应中央和湖北省号召,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末不足6 000人经过10年努力2007年末超过2万人。2.2保证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高职高专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对于各类型高校的办学条件都提出了刚性指标要求[3]。以综合院校为例,要求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行政教学用房面积14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5 000元、图书100册、生师比18∶1。评估结果对高校在社会的评价高低和争取相关支持关联度非常大,为此,一些高校在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10年来A大学年均增量学生为1 400人,必须保证设备投入年均增加700万元(不计折旧及损耗),该校实际投入1 700万元/年;必须保证生均房屋面积20平米,按每平米0.2万元计,每年应增加投入房屋建设5 600万元,10年累计净值投入需5.6亿元,这个数字与该校贷款水平大体相当。2.3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投入不相适应近几年,国家和省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但主要用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体系,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和贫困生资助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对高等教育建设性、发展性投入十分有限。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央财政主要保中央部委高校,地方高校则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向学生收费维持[4]。1999年扩招后,地方高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而A大学所在的湖北省是高教大省,财力相对较弱,矛盾更为突出。2007年,湖北省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2 716元。同年,全国高校预算内生均经费5 400元,其中地方高校生均4 741元,中央院校生均10 000元。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基本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没有建立,省基本建设资金用于高等教育每年仅1 000万元,是杯水车薪。10年来各级财政投入A大学经费4.4亿元,不到学校日常运行费用的一半,也不够维持生均教学设备支出以及房屋面积支出。2.4“银校合作”为高校融通建设资金提供了方便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国家鼓励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资金”。一些商业银行认为,高校有固定收入来源,教育是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贷款给高校不会有风险,政府最终会“买单”。于是各商业银行把高校当作优质客户,与高校积极开展“银校合作”,以信用贷款方式给高校放贷,为学校申请和使用贷款提供方便。3高校负债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高校负债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巨额债务是高校扩招而政府投入又不足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一现象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据了解,全国高校债务大约2 800~3 000亿元。从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看,在高校连续扩招、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向银行贷款,抓住了低成本扩张和发展的历史机遇,缓解了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特别是办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成倍增值,发挥了贷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巨额债务也有可能酿成高校财务风险和社会风险,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5]。3.1影响学校正常运转根据教育部测算,普通高校本科生日常运行成本大约10 000~13 000元/生年,湖北省省属本科院校学费收入加财政拨款大约7 000~8 000元/生年,基本可以保证低水平运行。但是由于存在巨额债务,湖北省省属高校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就达7~8亿元,几乎与财政拨款相当,换句话说,每年湖北省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几乎全部给了银行。为了还本付息,各高校不得不压缩开支,降低办学成本,甚至挤占事业经费。一些高校因经费短缺,基本的教学、实习、科研条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环节不能保证,学生有不满情绪;有的学校教职工工资、奖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差旅费、医疗费不能及时报销,引起教师不满;有的学校经常面临银行催款,施工队堵门逼债,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干扰。近几年,高校主要依靠“借新贷还旧贷”的方式维系着资金链,2007年以来,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开始从紧的货币政策,银根紧缩,高校向银行续贷难度加大,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部分高校财务危机开始显现。10年来A大学贷款利息支出近2亿元,近2年来随着利率单边上扬,每年利息支出4 000余万元,相当于每年有1万名学生的学费送给了银行,也相当于教职工年收入减少了2万多元。3.2影响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科教是湖北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教兴鄂”战略,明确了由高教大省建设成高教强省的奋斗目标。但是湖北省高等教育的地位主要靠8所中央在鄂高校维持着,省属高校底子薄,投入不足,债务沉重,维持正常运转已相当困难,用于学科建设、引进人才、提高办学层次的经费更加有限。目前,全国省属高校进入“211工程”的有20所,湖北没有1所进入,对单个学校而言,由于有限的财力要用于还本付息,正常的设备投入、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孵化、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都受到制约。A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设备投入仅维持在300~500万元水平/年,薪酬奖励投入不到100万元/年。3.3影响高校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为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省政府要求,从2003年开始,湖北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等4项改革,总的效果是好的。但是由于高校负债发展,存在大量的银行贷款,学校收费后要安排部分收入用于还贷付息,以至部分学校非税收入不能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一些高校为维持正常运行,不得不经常将财政性资金与银行贷款相互调剂使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学校财务运行的实际情况,资金的使用无法完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6]。4高校债务风险控制及化解措施高校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之一,防范和化解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风险,保证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4.1政府可采取的措施
4.1.1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保障体系鉴于我国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旧较低,政府应该适当调整支出结构,通过财政预算建立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一方面可减轻各高校支付贷款高额利息的负担,另一方面可暂时缓解政府教育投入过重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政府应逐年提高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以保证学校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1.2对高校收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据了解,江苏省内部政策规定,学校可拿出一定的招生比例招收批次线上学生,一次性缴纳赞助费5万元,用于新校区建设。江西省政府文件规定,进新园区高校收费标准可上浮20%~50%,建立还贷基金。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高校收费标准在5年内不得上调。因此,正常的收费标准提高不现实,学校可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言,借鉴外省做法,本科学校拿出3%~5%的招生计划,招收批次线上的学生,除正常学费外一次性缴纳一定数额高校基本建设捐赠款,缴入省专门账户,专项用于高校偿还贷款。
4.1.3积极推进高校老校区置换工作据了解,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省政府在2006年前后分别研究制定了高校老校区置换工作的意见,置换所得主要用于新校区建设和还贷。如,浙江省规定,在杭州地区高校老校区置换所得,高校和杭州市财政按75%∶25%的比例分成,办在县市高校全额返还高校。截止2007年底,浙江高校土地置换收入达到70亿元。
4.1.4强化高校的还贷责任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管理,严格对新建项目以及银行贷款的管理和审批,制定相关制度,控制新增债务,同时要求各高校制定偿债计划。
4.2高校可采取的措施
4.2.1优化债务结构充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如日元贷款)、国家政策金融机构贷款,通过“短改长”,缓解还贷压力,防止资金链断裂。
4.2.2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独立学院、自考助学班2009年湖北省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在校学生达27.7万人,约占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1/4,学生按培养成本缴费,缓解了财政压力。同时,根据举办高校与独立学院达成的协议,独立学院向举办高校上缴20%~30%的学费收入作为管理费,据统计,独立学院向举办高校上缴管理费累计达17亿元。此外,自2007年开始,国家教育部要求部委高校停止招收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省属在汉高校获得了大力发展自考助学班的良好机遇,据了解,湖北某大学每年依靠成人教育、招收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收入超过1亿元。但在办学过程中应注意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尽量避免利用中介机构,否则“富了和尚穷了庙”。
4.2.3合理使用国家收费政策由于国家正常收费政策调整空间有限,因此学校应积极利用目前政策中的空间,尽力争取有利政策增加收入,例如积极开展培训服务。
4.2.4强化风险意识和勤俭节约办学意识一些高校负责人认为,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负债发展是无奈之举,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极少数高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不考虑承受能力,盲目扩张、贪大求全,存在铺张浪费现象[7]。此外,高校在日常管理中,还要注意以下有关问题:一是要做好教学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如教学用房、实验室用房是否合理利用,可考虑实行对正常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以外的教学资源占用有偿服务;二是要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例如新增教学设备应加强控制,避免随意性;三是应加强水电油等使用管理,避免浪费;四是严格预算编制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