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8期 107-110   出版日期:2010-08-31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体育文明对高校内涵发展的影响


0引言21世纪随着知识化、学习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党和各级政府都将教育放在先导性的战略地位,教育发展政策保障日益健全,教育经济支撑日益强大,特别是扩招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国家要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转移,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的外延发展只是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内涵发展才是本质,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校内涵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才能获得实质性、跨越式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内涵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1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内涵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本质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等学校内涵发展,至少有几方面的涵义:“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1]。高校的内涵发展不同于依靠追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扩大办学规模的方式来促进学校发展的外延发展方式,体现在高校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主要关注学校的内容和本质的突破。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精细、特色和创新的发展。指学校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结构优化、资源共享、效能提高以及制度保障等措施进行管理、教学、科研、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高校“内涵发展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以人为本、特色理念、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2]”等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内涵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高校内涵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具有建设和谐社会素质的人。高校内涵发展是以高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高校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极大化为目标,充分施展各子系统以及各要素的能动性、竞争性,又强调它们之间的包容、协作、有序的发展态势,使高校成为组织系统运行通畅、工作内在机制健全、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和谐有机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等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生存的活力,同时其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教师、尤其是学生在理想信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危害,使原本平静的校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制约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3]。因此,实现高校内涵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住时代机遇、克服负面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应该提高到学校总体建设和发展的新高度。2体育文明的丰富内涵与价值高校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优化高校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高校体育文明作为校园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承载校园文明的功效与价值,促进校园文明进步和拓展高校内涵发展途径的重要作用。“体育文明就是随着体育文化的广泛交流而突显出来的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其本质就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合理性程度,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程度。[4]”具体到高校范围内,体育文明是指校园体育文化经过在高校体育实践中充分交流、提炼后形成的能凸显高校体育发展与进步的成果,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代表了先进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指体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积极、进步的方面。“校园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教育的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提炼、形成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以及健身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参与意识。[5]”校园体育文明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正确体育价值观念,表现为全校师生员工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精神风尚,集中体现出了主体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优良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认同的观念,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校园体育精神的熏陶下,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生活在同一所学校的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体育文明是对高校体育发展规律和高校体育发展目标的积极、正确认识与把握,引领高校体育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其合理性是高校体育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体育文明是高校体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于促进高校全面、持续性发展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拓宽了高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3体育文明促进高校内涵发展3.1聚积精神动力校园体育文明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校园体育文明是通过体育文化氛围、文化环境、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法规、学校的制度等文化因素形成的合理、有效的合力,对学生实施体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种合力催生了先进的校园精神,对全体师生的体育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体育氛围,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的同时规范言行,从而使师生具有某种特有的“体育精神特质”,形成该校优良传统与良好风气,凝练区别于其它学校的个性特征和特色[6]。这种独特、先进的校园体育特色与精神是校园价值体系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因素,推动着大学人积极进取、战胜困难、开拓创新、夺取胜利,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从而抵制高校体育中的不良现象。第8期龚秋玲,等:体育文明对高校内涵发展的影响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3.2奠定创新基础体育文明的价值:实现自我和彰显个性[7]。体育运动促进着人的自主意识、独立人格的形成,催化着个性的增强、人性的发展。高校体育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育运动具有社会化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中,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能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角色,体会角色的责任,实践角色与同伴、集体、对手的各种关系,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其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丰富和良好的发展,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提升。3.3构建合理竞争机制“道德是体育文明的基石”[7]。进步、优秀的体育道德,一方面协调着体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相互敬重,又公平竞争,本着诚实的态度、博爱的胸怀、进取的信念,完善自我、挑战极限;另一方面也激励着运动者的拼搏奋进精神。在高校活动中,尤其是体育比赛要夺取比赛胜利,要依靠自己的实力、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意志,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风格,靠集体的团结拼搏、熟练的技战术配合开展公平、公开竞争。裁判员严肃认真,执法时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观众正确对待输赢,为双方加油,用公平心态去观赏比赛,在欣赏高水平的比赛中陶冶情操,增进对体育的了解。特别是运动员在竞赛中表现出的公平竞争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良好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全校师生精神、道德风貌能够产生强大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有助于形成高校内各系统和要素之间竞争、协作和互利互惠、和谐共进为原则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构建高校合理的内部竞争机制与环境。3.4形成和谐人格大学精神所提供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使大学组织中的成员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致的态度、共同的行为方式,并朝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奋斗[8]。高校校园体育文明的灵魂与核心是一种校园精神——体育人文精神,它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在体育活动实践中,大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体验运动中的不同角色,体会角色的责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精神[9]。同时,体育活动中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空间,体育竞争中大学生在遵照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尽情发挥和表现自己的特长、个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利用体育运动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正义感。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作风正派、行为高尚的品格,从而培养大学生注重自身个性全面发展、恪守公平原则、锐意进取、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人文精神。3.5构建人际和谐生态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和谐的学校文化,没有学校内各组成要素的协同配合,就难以实现持久和健康的发展。师生关系是高等学校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10]。体育文明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是校园文化和谐的充分体现与根本。体育文明的价值在于尊重和彰显人的个性,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己任,能够有效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营造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空间,师生通过参与不同体育项目,体验不同的运动角色和角色责任,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尽情发挥和表现自己的特长、个性和自主精神,有利于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同时,体育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对手间的相互尊重和队友间的鼓励与合作,能够营造参与者愉悦轻松的心理环境,关注和尊重个性差异,有利于正确处理自己与同伴、集体和对手的各种关系,建立一种和谐、文明、互尊互爱、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营造高校内涵发展的和谐人际生态环境。4新时期高校体育文明建设的措施
与建议4.1塑造体育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具体实际,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在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塑造高校体育人文精神。弘扬奥林匹克运动追求个体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弘扬奥林匹克公平、公正精神,促进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弘扬奥林匹克不断超越、锐意进取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科间的和谐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校园体育实践中积极培育符合自身传统、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就能确立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全面的崇高精神信念,并充分发挥这种大学精神的教化、引导、鼓励功能,达到师生员工与学校和谐和睦、共同发展的目的。4.2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现代教学观念,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首先,注重体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多样性,开设体育欣赏课程,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其体育欣赏水平和审美评价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进和谐人格形成。其次,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融入阳光体育运动精神,整合新课程理念,将体育人文精神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教学气氛,建立师生和谐人际关系;同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4.3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品牌高校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以学生为本,完善各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举办体现大学生特点、具有文化品味的各种竞赛活动,发挥体育竞赛的示范效应,把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优良的校园体育传统和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引导、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4.4重视体育制度建设体育制度建设是高校制度文明建设和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较系统完备的校园体育管理规范以及管理制度和正确的领导是校园体育文明建设的组织保证。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件、条例和制度,使体育制度充分体现实效性、合理性和合目的性。4.5提高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师生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效能的宣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工会和体育部门联合组织一些利于广泛开展、便于实施,又能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热情的集体体育比赛项目,对促进师生员工坚持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积极性,激发全校师生员工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氛围,打造高校内涵发展的生态环境能起到较大作用。